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纪念大禹治水的黄陵庙
xjxym发表于 2015-02-08 17:04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一处重要的文物景点,重庆到长江三峡旅游,在武汉宜昌段有一处景点大家不可错过,那就是黄陵庙.
黄陵庙(湖北省境内寺庙)
黄陵庙,古称黄牛庙、黄牛祠,又称黄牛灵应庙,是长江三峡地区保存较好的唯一一座以纪念大禹开江治水的禹王殿为主体建筑的古代建筑群,坐落在三峡西陵峡中段长江南岸黄牛岩下的湖北省宜昌县(现为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矗立于波澜壮阔的长江江边。这里保存有大量珍贵的有关长江三峡特大洪水水位等重要的水文遗迹和实物资料,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里又是长江三峡地区水位变化的水文资料库。这些资料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和正在兴建中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水文依据。

中文名:黄陵庙
别称:黄牛庙、黄牛祠,又称黄牛灵应庙
地理位置:长江南岸黄牛岩下的湖北省宜昌县

重庆青年旅行社为您重点推荐黄陵庙。黄陵庙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195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黄陵庙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昔日飘摇欲坠、杂草丛生的古刹,经维修整治已经焕然一新,成为金碧辉煌、橙香醉人的文化场所。铎铎风铃似乎还在述说着长江1870年的那场大水,而巍巍禹王殿则又在见证着新一代大禹人根治长江洪水,高峡出平湖的壮举。在橙黄桔红季节,黄陵庙周围十里橙香,硕果累累。这里是三峡柑桔集中产区之一,著名的宜红橙就产于此地。

为了更好地保护黄陵庙,夷陵区政府对于黄陵庙的修缮和保护从未间断过,从1977年起就正式成立了黄陵庙文物管理处,开始了对黄陵庙的保护工作。1980年代初,原宜昌县(现为夷陵区)政府就多方筹措资金130余万对黄陵庙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进入21世纪,已经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黄陵庙又进行了一次的大规模维修。据一些文献记载,以及维修过程中发现的遗物、遗迹证明,黄陵庙的确历史悠久,可能始建于汉代。。

黄陵庙建筑布局
黄陵庙的占地面积不是很大,建筑也不多,但却有一定的布局,特别是其主要建筑是见证长江特大洪水的实物资料,在长江水文考古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黄陵庙的内部建筑大体分为主轴线建筑和附属建筑两大部分。
主轴线建筑
黄陵庙座南偏西40度,庙主轴线上的建筑有山门、禹王殿、屈原殿、祖师殿(亦谓佛爷殿),分别建筑在逐级升高的四个台地上,各台基相距高度约2米左右。

山门
山门建筑在海拔75.56米的江边台地上。宋代尚见有两匹石马的山门,清嘉庆年以前为“敕书楼”,嘉庆八年(1803年)重庆府事赵田坤见敕书楼中殿宫墙因多年风雨飘摇而崩塌,宦囊乐输倡导重修,将敕书楼中殿改建为戏台,并撰刻(万世流芳)碑记至今尚存庙中。
黄陵庙现存山门为清光绪十二年(1886)冬季重新修建的,为穿架式砖木结构建筑,山门外尚有石阶三十三步又十八级,寓意三十三重天和十八层地狱。

禹王殿
该殿是黄陵庙现存建筑群的主体建筑,修建在比山门地基高19米的台地上,为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八架橼屋。原为灰筒、板瓦屋面,面阔进深均为五开间,面阔18.44米,进深 16.02米,柱网面积295.4平方米,台明高19米,通高 17.74米。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梁枋上刻记有:“皇明万历戊午孟冬吉旦奉直大夫知夷陵州事豫章吴从哲徵事郎判官将事郎
下一页 (1/2)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